主页 日记 柔情日记
文章内容页

我不想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身份

  • 作者: admin
  • 来源: 心情日记网
  • 发表于 2018-10-03
  • 被阅读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果要找一句话来表达对自己职业的看法,我定会找到此句。这句话非常能表达我在时代大潮面前的困窘与无奈。作为一名教师,我无力改变周遭的处境,无力影响教改的步伐,无力洞悉时代的洪流,每日里尽对着些求知而迷茫的眼睛,尽对着主席台上单调而空洞的叫喊,尽对着办公室里家长里短的抱怨,任年华老去,一事无成。

    我不知道有多少教师有着和我一样的慨叹,因为我们虽然在身份上相同,其实却是一座座孤岛,各自封闭,毫不关联。尤其是作为高中一线教师,我们都被时间之手控制,从睁眼开始,每一天的日程排列已满,根本不需要你做更多的思考,在这精密的流水线上,你当好一个戴着手套拿着仪器的工人便好,对着在你面前出现的类似机器的学生,硬生生地让他们接受与高考相关的知识便好。

    曾经这一幕是我的梦魇,我每日写着《高三手记》,以图来对抗那机器的轰鸣声,但写完之后,我发现我成了一个熟练工,可以不脸红不心跳甚至可以闭上眼睛在工作台上坚持不懈。我也无法得知有多少教师是在这日复一日的操练中成长的,甚至受到了表扬与肯定,然后忘记了自己的本职是站在讲台上而不知工作台前的。

    我们都在市场、时代和名誉的大词汇面前迷失了,跌倒在自己最后的阵地上。教师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成了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与心中理想的日月同辉相去甚远,我们走下了讲台。

    1、日常之镜

    每次看到女儿QQ群里家长对于小学老师毕恭毕敬地问候与感谢,我只是默默一笑。网上似乎已出现了帖子《怎样让自己成为老师喜欢的家长》,教的很详细,大约是要成为教师的粉丝,对于老师的建议要立即回应之类的。老师与家长之间微妙的关系就在这一唱一和里初露端倪。

    但也很明白,家长敬的不是老师掌握的知识,也不是老师作为师者的尊严。他们是为利益而来,希望孩子们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孩子可以在全班几十人中脱颖而出。这还是小学,至少对孩子还持有希望,那么到了高中呢,孩子已经定性,家长也放手不管,认为教师就是管孩子的,而且管孩子的成绩和考大学的。 原来应由社会承担的教育全部落在了学校,教师的身份不再高高在上,受人仰望,教师也不再是点燃理想的火种点燃信仰之光的使者了。 教育就在这微妙的转折中走下了圣坛,一个天地君亲师的时代终结了,一个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时代终结了,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和成绩。

    现在我们来公正地思考老师为什么没有坚守住最后的本心,难道只是因为一片恭维声吗?难道只是因为考评机智与成绩挂钩吗?难道只是因为繁重的工作与微薄的薪金吗?似乎都有,但又似乎不全是。随便把握我的一个教师同事的一天从湿漉漉的的水里捞出来,你会发现具有十分的典型性。

    早晨六点二十起床。头脑一片空白,一个绝对空虚的人在行走。他是一个缺失的家长,至少在孩子成长的早晨。他没有时间喊孩子起床,没有时间陪同孩子交流。

    匆匆吃完早餐,顺便给孩子做好,等老人来接送孩子。

    匆匆出门,来不及看晨雾或者吹吹清风,甚至注意不到路边的清洁工。两眼盯着红绿灯,争分夺秒,算计着早操时间,早到可以记全勤,今天的早操费用有了着落,抵一碗牛肉面。有聊胜于无。这是一种冰凉的安慰,就像妄图用雨水来浇透炎热。

    早自习时间,像一尊门神站在门口,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要涵咏文学,而是收拾迟到的人。早读的意义消失殆尽。教室里有时书声琅琅。有时沉闷烦人。根据气氛适当调节心情,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就像医生面对病人,就像工人面对机器,本能而直接。

    每天至少两节课,至多五六节。上课已经不在话下,可多讲可少讲,课后批改作业也不在话下,可多改可少改,只要成绩过得去。关键是上课的情绪,就像医生见惯了鲜血和断肢不再惊讶,就像工人听惯了轰鸣不再抱怨,老师也不再是那个初登讲台一腔热血激情四溢的人,他有情绪的起伏。一定要记住自己是一个凡人,不要去想哪个人在悄悄玩手机,不要去想谁在悄悄看网络小说,不要去打扰那个进入甜美梦乡的人。装作没有听见过他们叫过的绰号,装作不知道有多少教师换了职业,当了警察或者公务员,装作没听说过某处乡村教师直接被学生指着鼻子骂,好好读书长大就像你一样没出息吗?装作不关心菜价,不关心小区里又买了几辆车,装作不想去逛街买那件价格让人咋舌的衣服和没看见售货员鄙夷的眼神,装作六根清净,只想着完美的数理世界,化学世界、宇宙定律还有诗意的栖居。

    下午如果没有遇见开会,没有遇见领导来检查,也会休息一下,但如果是班主任,如果是承担教研人物的教师,每天会更忙碌一些。

    一周一般有两个晚自习,高中的晚自习一般上到十点左右,才披着夜色回家。

    归家,孩子已经熟睡,打开电视,暂时忘却一天作为教师的烦恼,忘却明天后天甚至一辈子都会重复的生活。

    中国的教育者太需要精神灵魂的指导与救赎。他们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缺少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过着庸俗忙碌毫无超越的生活。他们跟普通人毫无二样,甚至还低于普通人。因为忙碌的生活,疲于奔命的应付各种考试(升职、晋级以及学生的考试),各种平均分的比较,学生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周末补课等实际性的事务,使他们根本没有“闲暇”来反思自己的生活。

    我们知道自由而高贵的思想一定是产生于闲暇的思索。他们的时间被占满,灵魂被逼到狭窄的空间。每日里考虑的都是琐屑具体的事务,这些事务压倒了一个人的身体及心灵。疲倦再加上烦躁,使他们在学生面前失去了个体生命本身张扬的力量。

    “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累”,网上的顺口溜是对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玩笑中消解了生活的疲惫,但实际上,我稍加沉思,便会发现教师的生活常态不知从何时起又变本加厉了,要求教师做事情要事事有证据。你如何证明你的存在?!你开教研得有照片为证,你上公开课得有视频为证。开始讨厌这个互联网的世界,它连你放个屁都要记录下来,还让你以为这个屁是伟大的是至高无上的。

    这样的场景在一个教师的身上发生的确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隐喻,这个时代太匆忙,不需要休憩的灵魂。教师不需要时间谈论诗歌,喝一杯咖啡,甚至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发呆,仰望星空。教师在日常的繁忙与琐屑中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我们不难挖掘出这种日常生活具有的文学意味,就是一个人完全被社会吞噬,他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一个残缺的不会思考的人。他或许自知,或许不自知,但他明白自己无力对抗。因为一思考就痛苦,一痛苦就怀疑,一怀疑就会退缩,而这份职业的要求是不能退缩,你每天都要亢奋,都要饱满,都要热情。

    仿佛是一种宿命,一个人一开始都会昂首阔步,但到最后,似乎又低下了头颅。教师身负悖论,并在这种悖论日复一日的折磨中渐至麻木。他们集体走在一条夜色朦胧的小径上,四围一片茫然,谁也找不到方向。

    十年后的今天,我写下的依旧还是那份矛盾与困惑。

    我们

    窗外,飞来一只鹦鹉

    义正严辞地学舌

    五十朵面黄肌瘦的花

    一起假笑

    我们睁着眼睛睡觉

    一本正经地幻想

    拉开帷幕,配角退场

    换上一只拖鞋和一个酒杯

    我们声嘶力竭地对饮

    认真地傻笑

    确定还有呼吸

    躺下来,房间安静

    理想游荡

    一本简单的书象征地放在头顶

    一个躯体静静入睡

    呼吸平静

    午后,鹦鹉还在

    太阳依旧神经过敏

    戴好胸牌

    我们陪着一个名义上的身份

    在大街上昂首阔步

    面目模糊

    随时准备跌倒

    我们打算永远定居在黑暗里

    像自己的神

    挖空心思

    继续飞翔

    跟着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我们身份不明

    生活中只有鹦鹉、花朵和酒

    没有时间

    没有宇宙

    没有遇见过那些可怜的流浪汉

    听说他们

    正妄图赤脚穿越沼泽

    2、逃离

    生活的可恶在于它不会让你猛然意识到它的可恶,它反而会以平静的表面让你获得片刻的安宁,让你在它温暖的臂弯里流连忘返。当你睁开眼睛,决意背水一战时,它又立即给你几颗甜果子吃。你一嚼,又忘记了自己是站在悬崖峭壁了。

    但为什么还是会有不满和烦忧呢?我想单调的生活就像一根勒住脖子的绳索,或许在散步时并不觉得不适,但如果你想要奔跑,你便会感觉到疼痛和痛苦。麻烦的是,人都有偶尔奔跑的冲动。

    我在奔跑时又发现另外一些人也试图奔跑。我们便暂时地走到了一起,然后领悟到其实与生活和谐共处也很简单。我们想要的生活不外乎是教学之余可以喘息一下,可以让自己提升一下,于是我们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聚在了一起,仿佛一瞬间有了古人群贤毕至的感觉,我们也成立了一个属于教师的社团。因为是一群女教师,有人提议叫“桃之夭夭”,取其繁盛之意。这个意象在某种程度上颇能代表女教师的优雅与优越,希望宜室宜家,希望内外兼修,于是欣然提笔写下一篇小序。

    在时间的荒原中,岁月静好。

    万物低在尘埃里。

    一日,风和。

    一人有感,和风而歌。岂料,回眸处,已然有人踏歌而起。

    会心之时,得意忘形。

    窗外,早已桃红柳绿。

    于是相邀,欲慕古人“曲水流觞”之情,“清流赋诗”之意。

    然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却难觅无心之云,难寻不系之舟。

    唏嘘慨叹之时,猛忆国外风情,原有妇人厅堂,亦可谈天说地,心游宇宙,暂与尘世隔绝,也可求得“浮生半日闲”。

    于是附庸风雅,一杯咖啡,一杯清茶,希冀成为几朵可在尘埃中开出的花。

    这是一篇微不足道的小文,但当时人人激动,以为发现了新大陆,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积极跟帖,我也对当时的第一次聚会进行了整理。

    选段结束,免费阅读全文请戳

    第三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小说组入围作品《走下讲台的教师》

    作者豆瓣阅读主页请戳:山茶

    ———

    第三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评选正火热进行中,豆瓣一刻将每天展示一部入围作品,欢迎关注豆瓣阅读的主页、App、微博、小站,免费阅读更多最新入围作品并参与评选。

      本文标题: 我不想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身份

      本文链接: https://www.glkpw.com/riji/rouqing/2018/1003/23876.html